第17章 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别人
A+ A-

   团结互助是一种美德。我们要相信,人与人之间真正地团结互助,必定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关心一下身边的人,并勇于帮助有需要的人,让大家真正地成为彼此真挚的朋友。这样,陌生的心才能更加贴近,我们的身边也不会再有“熟悉的陌生人”。这时,就会发现,生活中的寒冷气息已经全部消失,留下的是快乐、温暖与和谐,当然,还有我们的成长与进步。

请思考一下:

  青少年朋友,我们有没有想过,若能在一个团结、互助的集体中学习和生活,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?一定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。当有困难的时候,我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来共同克服,收获的花朵因为我们团结互助的举动而开得更加绚丽。而这一切,都是互助的精神带给我们的礼物。做人,就要做一个勇于奉献,懂得付出和互相帮助的人!

互助是一种美德

  互助,是一种美德,是一个人应有的行为。团结互助的精神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关于人际关系的重要**规范。“以宽厚处世、协和人我”、“兼相爱,交相利”、“协和万邦”等古语古训,都是对友爱互助这一民族精神的精辟阐述。

  关于互助的精神,***这样说:“人是要有帮助的。荷花虽好,也要绿叶扶持。一个篱笆打三个桩,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。”互助的精神教会我们要放宽眼界,尽最大努力帮助别人。历史经验已经表明,精诚团结、和衷共济,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源泉。也是一个成熟的、健康发展的社会人必备的品质。

  互帮互助在人们心中,含有互助友爱这个反映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深刻含意。对此,我们青少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,把对自己的团结互助教育放在和提高智力、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对待。

  大多数青少年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:学校老师带领着我们组成“互助”小组,利用星期天、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去车站等公共场所扶老携幼,或去街道帮助清扫垃圾,帮助困难的五保户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……

  随着年龄的增长,学习任务的增多,这种由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互助活动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。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互助的精神就会随之湮灭。互助是一种美德,一个人只要拥有这种美德,就会在生活的时时处处体现出来,那些借口没有时间帮助别人的人,其实内心根本就没有深刻理解互助的含义。

  其实,仅仅实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,一个人是否拥有互帮互助的美德就能体现无遗。比如,当一个同学遇到了一道难题,我们都应该主动地去帮助他,“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”如果我们把难题给不懂的同学讲明白,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,这对于自己也是一次提高。如果不能解答别人的疑问,正好可以找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,才能使我们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。

  不要觉得帮助别人是在浪费时间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,自己的优点也许正是别人的缺点,同样,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是个没有缺点的人,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,他人的慷慨也会一如既往地温暖我们的心灵。这样更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陶冶,让自己的成长洋溢更多人的喜悦。

  关于互助的精神,古人就曾把它进行过完美的诠释。据《元史·孝友传》记载,元代山东齐河人訾汝道,在家讲孝道,兄弟相处特别和睦,他也特别善待邻里。同乡的刘显等人因为贫困无法维持生计,訾汝道就一一分给他们一些田地,让他们收地租维持生活,直到他们终老把田地收回去。有一年,瘟疫流行,据说吃一种能使人发汗的瓜病就好了,訾汝道就买了很多瓜,带上粮食,一户户地亲自送去。有人告诉他瘟疫传染,不能到患者家去,他也不顾被传染的危险,还是一家一家地跑。有亡故的,他就施赠棺材。他还曾经在春天把麦子、高粱借给人。但到了秋天,因蝗灾没有收成,借债人无粮偿还,訾汝道把借券焚烧了,不要他们归还。

  古代有一些人就是互助精神的实践者,他们主动地关心别人,尤其是当他人有困难时,就会尽可能解囊相助,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,精神上也加以慰藉。人与人之间这种急难相助,互送温暖的温情,真像田园诗般那样美好。人们间的互助互救,当然是人们美好品德的表现,确有值得赞扬的地方。

  这不仅让我们深受感动,还会让我们深思,古人能做到的,我们是否也能做到?其实,我们当代青少年所享受的,无论从生活环境还是物质水平来说,都远远优于古人。所以,就更加有理由去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,让别人感受到来自我们的温暖和热情。

  我们大都是独生子女,集家庭中几代人的宠爱倾注于一身,并事事以自己为中心,身上的缺点很多,包括不善于团结互助的人,大都任性和自私,情感冷漠,对他人缺乏理解、关心和体谅。但是,互助的美德是可以培养的,以团结互助为荣,以损人利己为耻,反映到社会生活中,就是提倡一种仁爱之心、友善之心,把扶助他人作为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。

  人生是互助生存的: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。人生的意义,并不在于狭隘的个人健全发展,应该以谋全体社会的大幸福为要旨。因为,社会包括了每一个个体的自我,要是我们只顾自己的幸福、发展,置别人的发展以不顾,结果也不会得到自己的幸福。青少年朋友,我们必须要在为全体社会谋大幸福中去求个人的幸福,这样的幸福,才是真实的幸福。这叫做“利他则成自利”。

  因此,青少年朋友要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养成乐于助人的美德,我们也许就会发现,共同进步的微笑正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。互助的美德之花必然会开在我们的心底。

要有奉献的精神

  一位智者曾经说过,互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。但是不要忘记,帮助别人不是嘴上说说就行,这就要求一个大集体中的每一名成员都要从自身做起。学会互助就应该讲求奉献,一个人不能处处要求别人付出,要求别人给予,在帮助他人的同时,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会得到实现……

 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民族。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这一千古流传的名句,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。我们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。因为,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奉献的精神,他就会在一种自然而努力状态下做事,这种状态恰恰是积极心态的表现。

  曾被派往非洲的医生及传教士阿尔伯特·施惠泽说:“人生的目的是服务别人,是表现出助人的激情与意愿。”他意识到,一个积极心态者所能作的最大贡献是给予别人。

  在1998年那场特大洪灾中,我们最可爱的人冲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,带领群众用血肉之躯筑成了钢铁大堤。在抗击非典斗争中,冲在最前面、站在最险处的,是我们的医务工作者,他们是抗击非典的中流砥柱。他们都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,敢于在关键时刻、生死关头站出来,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,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……这是一种奉献的精神。

  奉献是一种真诚、自愿的付出行为,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。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,无时无刻不能感受到他人为我们的奉献:感受到老师的奉献,为了能够培育我们成才,兢兢业业的工作,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;看到人民警察的奉献,他们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,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……

  奉献精神是永恒的,没有奉献,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,也没有我们的幸福的生活。奉献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,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,既表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,也渗透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。

  CCTV有一个法制栏目报道了这样一件事:一位中年男子把自己挣来的所有的钱都拿出来资助了贫困大学生,3年来,他已经捐助了10万余元。要知道,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的职工,他们全家就住在每月150元租金的房子里,除了基本的生活费,他们全家都没有添置过一件家具,一件衣服。这位中年男子这样无私奉献的初衷是因为他的儿子。

  3年前,他的儿子上高中,学习非常优秀,也特别具有奉献精神,孩子每月都把自己的生活费分给另外一位贫穷的孩子,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3年。后来,孩子得了白血病,医治无效去世。孩子临终嘱咐他的父亲,一定要救助那些贫困大学生或是品学兼优的贫穷的高中学生。父亲含泪答应了。孩子去世后,父亲也得知了儿子义举。他一定要遵守儿子的遗愿,开始救助贫困大学生。后来,在采访这位父亲时,他说:“之所以这么做,一开始是为了孩子的遗愿,后来,我慢慢发现这是我应该做的,这是我生活的一种动力,我应该积极地去为那些贫困大学生而努力工作,这些才是最有价值的!”

  这位男子无疑是具有奉献精神的,正是这种奉献精神促使他积极地为那些贫困大学生筹集学费。

  所以,当我们也有这种奉献精神时,就会积极努力地帮助别人,就会把给予别人成一种生活方式。这样,就会把自己的心态摆正,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,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,这种心态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
  拿破仑·希尔曾讲过关于一个名叫沙都·逊达·辛格的人的故事。有一天,辛格和一个旅伴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山口时,他们看到雪地上躺着一个人。辛格想停下来帮助那个人,但他的旅伴说:“你想让这个累赘送掉我们的生命吗?”

  但辛格实在难以想象丢下这个人,让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是怎样一副场景。最终,辛格的旅伴跟他告别了,辛格把那个躺在雪地里的人抱起来,放在自己背上。他使尽全身力气背着这个人往前走。渐渐地,辛格的体温让这个冻僵的身躯温暖起来,他活过来了。过了不久,两个人开始并肩前进。当他们赶上那个旅伴时,却发现他已经被冻死了。

辛格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,甚至是包括生命,都给予另外一个人,是因为他具有奉献精神,这种精神促使他有一种前进的动力,从而让他产生了积极的心态。最终,他保住了生命。而他那无情的旅伴只顾自己,不会奉献,当然也就不会获得积极的心态,最后只能是丢了性命。

  青少年朋友,弘扬中华民族精神,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,要从小事做起、从身边做起、从无私奉献做起。一定要倡导奉献精神,这样才能弘扬美德,使人充实,使人高尚。

助人者多助

  孟子曰:“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”意思是,只有自己先助人,才会能被人助。俗话说: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”正因为有了助人的因,才能结下被助的果。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,都是以帮助他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。因为,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有各自的短处和长处。在一件事情上,对自己来说很难,对别人来说也许就很容易;同样,在另一件事情上,别人认为很难,而我们自己却觉得很容易。正如茨威格所说:“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。所以,自己需要别人帮助,自己也要帮助别人。”由此可以看出,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,才能克服双方的局限性,取得更大的成绩,从而使大家都受益。

  也许有人会说,“助人者多助”只是一种口号。其实,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地想一想,对于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来讲,如果有人真心帮助了我们,我们一定会用真心回报别人。助人、人助,这是交相呼应的。只要我们付出了,就一定有所收获,也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,在给予他人帮助的同时,自己也会获得他人的回馈。我们获得了这么多人的帮助,生活怎么能够不一帆风顺呢?

  有这样一个故事,希望可以引起我们的警示,一个寒冷的冬天,一个卖包子的和一个卖被子的人同到一座破庙中躲避风雪。半夜,大家都觉得又冷又饿,但是他们都害怕对方有求于自己,所以谁也不敢开口说话。过了一会儿,他们实在受不了了,卖包子的对自己说:“吃一个包子。”卖被子的对自己说:“盖一床被子。”结果,卖包子的吃光了所有的包子也没能感受到温暖,卖被子的虽然盖着很多被子但还是抵挡不住饥饿。最后,卖包子的被冻死了,卖被子的则被饿死了……

又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让我们深思:有一天,一个地方不知什么原因起火了。被困的是两个残疾人,一个腿部有残疾,一个眼睛看不见。腿有残疾的人,跑得慢,很难逃出去;眼睛看不见的人,看不见路,急得在火堆里打转。眼看着两人就要葬身火海,这时,他们异口同声地说:“我们同心协力一起逃生吧!”于是,跑得快的背上看得见的,互相帮助,两人都平安脱险,逃离了火海。

有一个名叫罗斯·古铁雷斯的人,他们家有一个美丽的大庄园。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发生了革命,他们家随即失去了一切财富,他的父亲带着7岁的他逃难到美国。为了生存,古铁雷斯15岁起就跟着父亲去打工。父亲总是嘱咐他:“现在你到外面去闯荡了,最好能记着祖上的遗训,叫‘日行一善’。在家乡时,父辈们之所以成就了那么大的家业,都得益于这四个字。”古铁雷斯牢记着父亲的教诲,总是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别人:给别人邮信、让孩子们搭便车等。

  由于古铁雷斯在他公司的4年中,个人的销售量占了所在地区的40%,4年以后,接到所在公司的命令到墨西哥去领导整个拉丁美洲的业务。后来,他凭借着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成为了许多著名大公司的经理。那一年,当美国总统布什在竞选连任成功后宣布,提名卡罗斯·古铁雷斯出任下一届政府的商务部部长。

  当古铁雷斯面对记者采访时说了这么一句话:“一个人的命运,并不一定只取决于某一次大的行动,我认为,更多的时候,取决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举。”后来,采访他的记者在文章中写到:古铁雷斯发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简单的武器,那就是日行一善、奉献自己。这正如美国哲学家拉尔夫·沃尔都·爱默生所说:“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,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,同时也帮助了自己。”由此可见,凡真心助人者,最后没有不帮到自己的。

青少年朋友,我们要明白,大家生活在同一片阳光下,互助的行为和精神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,进而又影响到我们自己。集体是自己生活的来源,而自己是构成集体的一份子。我们帮助了全体中的个人也就相当于帮助了我们自己。我们每个人的进步与和谐,都能够促进整个集体的良善与进步。而良善与进步的集体,同样可以促成个人进步与和谐。反过来说,也是如此。所以,只要我们友善对别人传递着爱与关怀,整个世界就会被我们互助的精神感动。

 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是自己的同学和老师,我们可以以自己所在班为一个集体,选择几个好朋友组成学习小组,大家一起互相监督、互相帮助、互相鼓励,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,能提高学习效率,也方便了大家交流学习方法。

如果我们是班干部,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,定期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,学习需要经常对自己的知识网络进行梳理,及时解决不懂的问题。这时,互帮互助更能发挥出巨大作用。同学之间对问题的讨论,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,甚至还会得到额外的收获。

通过这种交流的方式来找出存在的差距,巩固优势,从此达到互帮互助、互相鼓励、共同进步的目的。通过我们广泛开展的互助活动,在学习以外的领域,也可以互帮互动,寻求更大的进步。

今天,我们的社会提倡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”就是这个道理,请记住: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,是每一位青少年走向成功的关键。我们青少年首先要从自己做起,自己宽广的胸怀才会带动别人的行动。只有自己做到肯助人、乐助人、广助人,才能使他人肯助我、乐助我、广助我,从而才能换来成长路上的一帆风顺。

青少年朋友,一切从自己做起,我们从现在开始,就要有助人意识、助人习惯、助人行动。应该每天给自己布置一道作业:今天,我勇于去帮助别人了吗?今天,我的所作所为是否让别人感觉到了温暖?今天,我给别人带去快乐了吗?

小贴士:

  俗话说,一个篱笆三个桩,一个好汉三个帮。一个人为什么能称之为“好汉”?就在于他曾经帮助过别人,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,别人也会义无反顾地伸出自己的援手。青少年朋友,我们要明白,一个独立的人,力量总是有限的。而相互的帮助,却可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,才能使我们对各种复杂的局面应付自如。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人,是一个自私的人,他生活的环境就是地狱;而善于奉献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的人,是一个有爱心、有智慧的人,他生活的环境就像天堂。我们相信,一个充满智慧的青少年一定不会选择做一个自私、狭隘的人,一定会选择过一种互助友爱的生活,因为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价值。

  1. 上一章
  2. 章节目录
  3. 下一章

章节 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