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章 谈合作与双赢
A+ A-

  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,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,只有同别人在一起,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。

——(德国)叔本华

   双赢的智慧是让每个人都做胜利者,让每个人既宽容又坚忍不拔。双赢不仅仅是一种人生哲学,也是一种表示自信、预示着成功的精神力量。努力追求双赢的良好习惯,就可以使人们冷静地面对竞争,亦可以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,促进相互合作与交流。

星期一:双赢合作是时代需要

  助人就是自助,活在地狱中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,所以依旧生活在地狱中;天堂中的人们深谙此道,所以他们生活在了天堂里。人们要懂得开启双赢思维,双赢既非损人利己,亦非损己利人,双赢是一种互惠互利。

  21世纪是一个双赢的时代,随着科学向纵深方向发展,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,人们不可能成为百科全书一样的人才,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手段。也就是说,每个人都需要借助他人的智慧来完成自己的使命。所以,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,当然,也充满了合作与快乐。

  歌德与席勒都是德国著名的作家,他们的友情照耀了欧洲文学史的半边天空,他们的互助合作成就了一段佳话。

  年长成熟的歌德给予了席勒十分安定的呵护,使他没有生活的忧虑;而年轻激越的席勒给予了歌德新的创作热情。于是,一部伟大的《浮士德》跃出了水面,双赢的光焰点亮了成功的天空。

  他们在魏玛城中的相遇、相知,到相辅相成。两人的互助与友谊,不仅成就了自身的成功,也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光辉的一笔。

  一位著名企业家曾说:“当别人遇到困难时,我不会坐视不管,我会尽力帮助他,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我损失什么,反而会让我的事业更加顺利。”如果不懂得双赢的智慧,就不会乐于帮助他人,那自身的发展便可能会变得极为缓慢,甚至停滞不前。可以这样说,学会双赢的人才会赢得更多。

  爸爸,我们老师也常常给我们讲合作的道理。他说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,如果大家一起合作,就会取得更大的成绩。

  是的,老师说得对。可是,现在的大多数人习惯以输或赢来判断自己的处境,觉得只要是赢,便是代表除自己外的所有人都输。通过这副非赢即输的眼镜看人生,只为了一点利而与人拼个你死我活,是愚昧无知的表现。要通过合作,让彼此获得更多的收益,才是聪明人的所为。

  有一个人醉心于戏曲,毅然选择了一处并不热闹的地区,兴建了一所超水准的戏院。没想到,戏院开张之后奇迹出现了:周围出现了一家家餐馆、百货商店……

  没过几年,这个曾经荒凉的地方竟然发展得异常繁荣,戏院的卖座也变得鼎盛。这时,戏院主人的妻子向他抱怨:“你看看我们的周围,一小块地盖栋楼就能租那么多钱,而你有这么大的地,却只用来收门票,真是吃大亏了!我们不如把戏院改建为商用大厦,也做餐饮百货,分租出去,单就租金来说,就比剧场的收人多几倍呢!”

  这人仔细想了想,确实如此,就拆掉了戏院,改建了商业大楼。不料想,楼还没有竣工,周围的餐饮、百货商店纷纷迁走了,房价也开始下跌,往日的繁华又不见了。

  更让人害怕的是,以前见面对他热情有加的邻居们再遇到他时,竟然对他恶眼相向。经历了这么多,这人终于想通了。原来,他的戏院为这个地方带来了繁荣,这种繁荣又反过来养活了他的戏院。他是人们互利互惠的一环,现在他的环断掉了,以前的繁荣当然也就不复存在了。

  孩子,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互为因果、相生相克中循环。在这种循环中,我们可以看出芸芸众生其实是一个整体,你如果不让别人赢,可能你也会输掉自己。

  由此可见,“赢”的真正意义是通力合作,绝非是两个对立的双方争个你死我活,分出个曲直高低。用合作代替竞争,能让人们在有效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的资源,达成更多的目标。总之,双赢才是真的赢,双赢才能赢更多。

  爸爸,您的这番话很有道理。可现在的人都很小心眼儿,就拿我们班一些同学来说,当同学们向他们请教问题时,他们总是摆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,好像害怕别人超过他似的。

  孩子,你说得这种现象确实存在,不仅是在你的同学中间,社会上也有一些人,不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分享给别人。其实,这是无知的表现。因为,当你给予了别人这方面的知识,别人也会将他的所知奉献给你,这是一种合作,也是一种双赢。

  在广袤的欧洲大陆上,生活着一种美丽异常的动物,名叫蓝蝶。它外形极其美丽、炫目,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作“会飞的花朵”。然而,在几十年前,蓝蝶突然灭绝了。

  道格拉斯·麦其逊是一位昆虫学家,专门研究蝶类。他对“会飞的花朵”凋谢之谜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之后,得出一个惊人的发现:导致蓝蝶绝种的原因竟然与两种蚂蚁的灭绝息息相关。

  麦其逊发现,蓝蝶是在醋酸植物上产卵繁殖的,而它的幼虫腹部分泌的挥发性物质,对于蚂蚁来说是极具诱惑性的香甜美食。每当闻到这一特殊的香味,蚂蚁就会爬到蓝蝶幼虫的腹部边尽情享受,而蓝蝶也并不加以干涉。

  蚂蚁并不是白吃,蓝蝶的幼虫是吃树叶的,每吃完一片树叶,众工蚁就会把它抬到另一片新树叶上,让它吃个饱。而且,每当蚂蚁在草地上发现蓝蝶的卵时,也会马上来照顾这些幼小的生命,生怕被其他昆虫掠去,就像保姆一样。

  冬天来临,工蚁就把蓝蝶幼虫搬进自己温暖舒适的蚁穴里,在吸食蓝蝶幼虫分泌的“蜜露”时,有时甚至把自己的幼虫作为食物奉献给这位“贵宾”。蚂蚁与蓝蝶的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,经历了漫长岁月的考验。

  可是随着工业的发展,人类无情地侵占了这两种蚂蚁的生存空间,用推土机摧毁了它们的栖息地,小蚂蚁从此灭绝了。而没有了相依为命的小蚂蚁,蓝蝶也就难逃灭绝的宿命了。

  蓝碟和小蚂蚁们的命运让人唏嘘,这也正说明了一个问题,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中,从来就没有绝对的敌人和朋友。如果人们想好好地生存下去,就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,在帮助别人的同时,他也获得了生存的空间。

  其实,双赢不仅仅是一种人生哲学,更是一种应铭记在心的智慧。

  爸爸,我相信一个有智慧的人,一定能懂得合作才能双赢的道理。您放心吧,我一定不做自私的人,因为我知道,人们要互相帮助才能生存。

星期二: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困难

  双赢需要互相了解,也需要互动,就像机器用的时间长了需要维护一样,人与人之间也要真诚相待与沟通。双赢不是争强好胜,也不是两败俱伤。在真诚合作的基础上,每个人都能最终尝到“双赢”这杯美酒的滋味。

  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曾说:“你有一种思想,我有一种思想,彼此交换,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。”那么,如果我有一种能力,你也有一种能力,两种能力交换后就不再是一种能力了,而是两种能力。这就是合作,合作产生力量。

  我们无法想象,如果天才与天才相遇总是竞争的开始,如果他们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总是互相牵绊,那将会留下多大的遗憾!既然有共同的目标,那就是彼此间的缘分,在竞争中寻求共同和谐的一点,是最好的选择。

  琼斯是学校篮球队的首发队员,球打得很好。她的好友玛琳,也是篮球队的首发队员。琼斯比较擅长中远距离投球,常常一场球打下来能有四五个进球,这也得到了大家的赞赏。

  可是,她慢慢发现,玛琳不喜欢她在球场上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。因此,无论有多好的投篮机会,玛琳都不会将球传给琼斯。琼斯非常生气,可是爸爸对她说:“我有一个建议,可以让玛琳把球传给你,那就是你一得到球,就马上传给她。”

  琼斯没有明白爸爸这番话的深意,但她还是决定试一试。当她把球传给玛琳时,她看到玛琳愣了一下,然后转身投篮,手起球落,2分。这时,琼斯突然感到由衷的高兴,这是从未有过的。

  下半场琼斯一有机会就将球传给玛琳,也传给其他更适合投球的人。通过合作,她们以绝对领先的成绩取得了成功。在以后的比赛中,玛琳开始向琼斯传球,一有机会就传给她,她们的配合变得越来越默契。

  在那一年的比赛中,她们赢了大多数比赛。不仅如此,她们两人也成了家乡小镇中的传奇人物。当地报纸甚至专门写了一篇有关她们两人默契配合的报道。琼斯终于体会到了双赢的奥妙,通力合作、争取双赢带给她的是震撼和快乐。

  在社会生活中不与他人合作、万事不求人的人是没有的。社会是人类生活的依靠,合作一开始就是人类谋求生存来源的一种行为方式。

  正如人们通常描述的那样,双赢总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好处,给别人成功的机会,就是给自己机会,别人成功会使自己充满了快乐。

  爸爸,琼斯和玛琳之所以能获得成功,就是因为她们学会了合作。如果她们还像以前那样,总是害怕别人投球得分,她们也许现在还默默无闻呢!

  孩子,是这样。这样看来,太过自私的人,到头来自己也不会有大的成就。自私的人视野很窄,看不到合作与双赢的利益,只能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小的范围内。而能把别人放在心上,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,这样的人一定也会获得他人的回报。这样的故事不仅仅存在于人类身上,在动物界,齐心协力战胜困难的道理也在深刻地体现着。

  在大海中有一种鱼,身长只有三四厘米,色彩艳丽,游动时就像一条飘动的彩带,因而当地人称它“彩带鱼”。彩带鱼喜欢在珊瑚礁中或海草丛生的地方游来游去,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各种鱼,一见到彩带鱼就会游过去,把它团团围住。

  有一次,一位生物学家在潜水的时候,惊讶地发现共有几百条鱼围住了一条彩带鱼。这条彩带鱼时而拱向这一条,时而拱向另一条,用尖嘴在它们身上啄食着。而这些大鱼怡然自得地摆出了各种姿势,有的头朝上,有的头向下,也有的侧身横躺,有的甚至腹部朝天。

  生物学家好奇捉了一条彩带鱼,剖开它的胃,发现里面装满了各种寄生虫、小鱼以及腐烂的鱼皮。生物学家不仅为它们奇妙的合作拍案叫绝。

  原来,彩带鱼就像一个鱼“大夫”一样,用尖嘴为大鱼清除伤口的坏死组织,啄掉鱼鳞、鱼鳍和鱼鳃上的寄生虫,而这些又成了鱼“大夫”的美味佳肴。这种合作对双方都很有好处,生物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“共生”。

  在动物界里到互相帮助、强弱相依的例子比比皆是,有人研究之后把这种动物利他的事说成是天性。换一个角度,对于我们人类来说,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共性呢?

  如果总想着自己的得失不顾他人的得失,就会被束缚,最后就算得到了也不会快乐。而一心为了别人,正是为了自己,处处给别人行方便,就是给自己行方便。这是一个朴素的真理,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,一定生活在天堂。

  彩带鱼的故事真有意思,那些大鱼真聪明,还知道什么叫互助合作呢!爸爸,关于合作我还有些疑问,当我在和别人合作的时候,经常会遇到一些懒人,什么事都依赖别人去做。这样一来,和他合作的人就惨了。如果大家在一起合作,谁都不干活,那还怎样完成工作呢?

  孩子,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。合作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必须,但是如何进行良好的合作也是一种学问。要知道,双赢是一种互动,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叠加组合。双赢不是传动轴,每个合作者都不能依赖着别人去前进,要用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运转。这样说,双赢更像滑轮组,各就各位,协作互动才能达成目标。

 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短处,只有克服自身的短处,发挥自身的长处,才能使工作更好地完成,而不是完全依赖对方的优点,漠视自己的缺点。所以说,在双赢的合作智慧中,首先就要摒弃依赖的心理。

  有这样一对朋友,一个动手能力强,一个动脑能力强。按说,他们应该是一对很好的合作伙伴,而且他们希望通过合作,成功地做一些事情。

  可是,一到具体合作的时候,擅长动脑的就开始不切实际地幻想,吩咐擅长动手的去做。在他看来,自己就是负责想象,需要动手做的事情跟自己没有一点关系。不巧的是,擅长动手的人也和他有同样的想法,他觉得动脑筋的人就应该想得周详,而没有及时提供一些切实的改进建议给动脑的人,自己只是负责实施,能做就做,不能做就扔下不管。

  可想而知,他们这样做是不可能拥有双赢效果的。事情之所以终会这样,就是因为他们都把希望依赖在别人身上,缺少了真正的互补与互动。他们的依赖心理致使双方的长处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,短处反而更加明显,甚至还不如不合作好呢!

  现在,双赢的理念已成为现代社会竞争的主旋律。人们明白,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,面对不同的人、相同的目标,只有互相帮助,互相提高,让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,让自己的长处“承载”别人的短处,才能彼此获益,携手共赴成功。

  

  我明白了,我会把您的话告诉我的朋友们!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听的。而且,在学习和生活中,我也会按照您说的去做,给周围的同学做最好的榜样。

星期三:乐于助人是双赢的基础

  

  在人们通往成功的路上更多的是战胜自己,而不是战胜他人;更多的是与他人相互合作,而不是相互争斗。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,我们都会遇到困难,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。正如印度谚语所说:“帮助你的兄弟划船过河吧!瞧,你自己不也过河了!”

  

  孩子,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:学校老师带领着你和同学们组成互助小组,利用星期天、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去车站等公共场所做好事,或到街道上清扫垃圾,或帮助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……

  随着年龄的增长,学习任务的增多,这种由老师带领你们进行互助活动的情形会越来越少。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互助的精神就会随之湮灭。互助是一种美德,一个人只要拥有这种美德,就会在生活的时时处处体现出来,那些借口没有时间帮助别人的人,其实内心根本就没有深刻理解互助的含义。

  仅仅实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,一个孩子是否有互帮互助的美德就能完全体现出来。比如,当一个同学遇到了一道难题,你都应该主动地去帮助他。如果你把难题给同学讲明白,自己也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。如果不能解答别人的疑问,正好可以找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,才能把这个漏洞补上。

  不要觉得帮助别人是浪费时间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,这也许正是别人的短处。同样,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是个没有缺点的人,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,别人的慷慨也会温暖我们的心灵。

  爸爸,您说得对,每次老师带领我们去做好事,回来后都有很多感触,人与人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。

  

  孩子,社会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而深入,合作、互利在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。在这个讲究合作和双赢的时代,那种一心为自己的人最终会被人识破,而一个众叛亲离的“孤家寡人”是不可能成功的。

  所以,一个人要想成功,一定要广结善缘,乐于助人,在帮助别人获得成功的同时,自己也会获得成功。“帮助需要帮助的人,对帮助别人的人更有益处”这句话是个真理。

  玛格丽特·泰勒·耶茨是美国一位小说家,她心脏不好,患病一年多来她一直躺在床上不能动,每天躺在床上的时间足足有22个小时。如果不是日军来轰炸珍珠港,她永远都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。那天她迎来了自己生命的转折。

  发生轰炸时,一切都陷入了混乱之中。不巧,一颗炸弹掉在耶茨家附近,炸弹爆炸的余力把她震下了床。这时,陆军派出卡车去接海、陆军军人的妻儿到学校避难。红十字会的人打电话给耶茨太太,问她是否愿意帮忙做联络中心。于是,耶茨通过电话记录下那些海军、陆军军人的亲人的安全住址以及电话,然后,红十字会的人再让军人与耶茨联系。

  这一次阵亡的官兵共计2117人,另有960人失踪。最开始的时候,耶茨还是躺在床上接听电话,后来她起身坐在了床上。最后,她越来越忙,精神又很亢奋,居然忘记了自己仍在生病,她开始下床坐到了桌边接听电话。

  因为耶茨忙于帮助那些比她的状况还惨的人,她完全地忘我了,现在除了每晚睡觉的8个小时,她已经再也不用躺在床上了。

  在这之前,躺在床上的她是一个消极的等待者,等待着别人的帮助和关怀,她的潜意识里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志。这个危机给了耶茨一个活下去的理由,使她再也没有时间去想自己的病痛了。耶茨找到了一种新的力量,使她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了别人身上,正是这种转变使得她获得了新生。

  爸爸,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故事啊!一个只想着帮助别人的人,就会忘记自己的安危,最后,连自己的病也给治好了,这可真是个奇迹!

  孩子,生活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故事,如果你仔细思考,就能悟出其中的道理。 “帮助别人,自己也能受益”不是一句空话。如果你能在他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,你会发现你拯救的不只是别人,还有自己,你也能得到实在利益。

  二战刚结束后,各国经济极度萧条,各国的银行大都停止了接济困难企业。然而,花旗银行却仍在积极办理各项贷款业务,尽力挽救衰败中的企业。

  到最后,他们这种“奉献”的结果就是,企业由于受到了援助而没有被迫停工,它们迅速发展,不但促进了经济的复苏,并按时归还了花旗银行的贷款。

  花旗银行的双赢策略,不但没有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,反而为自己带来了极高的信誉,成为世界知名的银行之一。

  有人说:“当有人欺骗别人的时候,我明白,这与我无关,所以我保持沉默;当有人去攻击旁人的时候,我也明白,这与我无关,所以我保持沉默;而现在他们来伤害了,我该怎么办呢?”当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,才能回想起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,实在是为时已晚。

  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,纵观周围的人,凡是懂得与别人合作取得双赢的,都是成功、快乐和有智慧的人。

  俗话说:“投之以桃,报之以李。”今天你帮助他人,他可能不会马上报答,但他会记住你的好处,也许会在你不如意时给你以回报。

  爸爸,我明白了。其实,所有的人都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,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自己。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很快乐,这种快乐我一定要多去体验!

  

星期四:取长补短才能双赢

  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”,从不同的角度看,各有所长,又各有其短。唯有互相取长补短,才会相得益彰,各显千秋。用这样的眼光,我们可以来看待世界上一切的事物,一切事物也都会为你所用。

  宋朝诗人卢梅坡的《雪梅》诗写道:“梅雪争春,未肯降,骚人阁笔费评章。梅须逊雪三分白,雪却输梅一段香。”孩子,在你看来,梅雪争春,究竟哪个美?其实,这是无法评论的。因为纷纷扬扬的白雪是那样洁白无瑕,而坚强的梅却给人以淡雅的清香,它们都以各自的特长共同装点了冬季的大自然。

  反观自身,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有,关键在于如何看待。有人专看自己的长处,而对别人的短处加以嘲笑,结果既增长了自己的傲慢,还伤害了别人,可谓害人又害己。遇事如能多看别人长处,则任何人都可以是我们的合作伙伴。

 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有出色的观察能力,他花了很长时间观测行星的位置。遗憾的是,他不擅长理论研究,结果得出了许多错误的结论。

  后来,第谷邀请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做助手,开普勒的观察技术不如第谷,但很有理论研究才华。结果开普勒在第谷精密观察的基础上,通过自己深刻的理论研究,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。

  显然,离开了开普勒,第谷的观察材料或许派不上用场;离开了第谷,开普勒也不会有这样伟大的发现。正是这两位学者结合在一起,取长补短,才在天文学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。

  由此可见,只有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,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,并取得更大的成绩。

  爸爸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,我的老师也知道这一点,所以总是让我们分组合作,这样才能发挥大家的作用。

  孩子,自身的长处是我们应该加以发扬的,却不可以骄傲;短处是我们应该加以克服的,却不可有意掩饰。在你的小组活动中也应如此,同学之间只有取长补短,才能不断进步。

  可是,在小组合作的时候,却总会出现一些问题。一些头脑伶俐的,总是嫌别人动作慢,而一些做事仔细的,却总在抱怨他人马虎大意。人和人各有长短的道理虽然容易懂,但在现实生活中,大家却忽视了这个问题,总是对人求全责备。要知道,“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”,如果对别人要求太高,反而会伤了大家的感情。

  牛顿是物理学家,可他却不善言谈;孙膑是有名的军事家,却未必能亲临前线;陈景润是有名的数学字,但却不一定是个好的数学老师。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一些缺点,就埋没了他们的贡献。相反,他们三人都是名副其实的人才,都为世界做出巨大贡献。

  所以,在团队合作中,我们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不足,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别人的优点,取长补短。只有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,才能进行良好的互动,使得共赢最大化。

  爸爸,您说得太对了,我感到很惭愧。因为,我们的小组活动,几乎每次都有争吵。原因就是因为大家老是抱怨别人做得不好。这次,我终于知道我错在哪里了,我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,多看别人的优点。

  孩子,这不只是你一个人的毛病,这是团队合作中常常会出现的情况。这是因为,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,都不适应和别人团结协作。如果你现在就学会了和别人共事,那么,你一定会受到别人的欢迎,一定会很好地融入集体之中。

  中国人喜欢用筷子作为餐具,而用过筷子的人都知道,只有两支独立的筷子和谐地配合,才能夹起想要吃的东西。如果把两只筷子分开,只用其中的任一根,恐怕就不会顺利地吃到东西了。两根筷子的事例,其实也蕴含了一个道理,那就是合作会带来双赢。

  《吕氏春秋》中记载了一种前腿如鼠、后腿如兔的奇怪动物——蛰蹶,长短不一的脚让它举步维艰。虽然如此,它却有一副锋利的牙齿,奇怪的是,它却经常利用自己的利齿采摘植物给一种叫蛩蛩距虚的动物吃。

  蛩蛩距虚和蛰蹶正相反,它虽然没有利齿,却有强壮的四肢。于是,当发生灾难时,蛩蛩距虚就把蛰蹶背在背上,共同逃难。

  在自然界中,还有一种身形很小的犀鸟,它因为身形过小,没有能力保护自己,只能停在犀牛的背上,依靠着犀牛的强壮来保障自己的安全。

  而犀牛之所以会接受它,是因为犀牛皮肤缝隙间的寄生虫,也正需要这种小鸟啄食清理。犀鸟和犀牛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关系,犀牛甚至还可以凭借小犀鸟灵敏的感觉来获知即将来临的危险。

  可见,动物的生存繁衍中蕴藏着高深的双赢智慧,为了生存而互相帮助、取长补短是大自然的法则。《中庸》说:“和者,天下之大本也。”双赢的精神,就是要化“异中之抵触”为“和中之互补”,这是一种高深的成功智慧。

 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,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很多思想上的摩擦与意见上的不和,但更要找到可以相互合作的地方取长补短,才能在双赢的智慧中,筑起共同的新高度。

  新鸿基是香港赫赫有名的财团,它的创始人冯景禧就是靠双赢的理念打下常青基业的。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,冯景禧和郭德胜、李兆基三个好友在一起,非常看好刚刚兴起的房地产业。

  后来,他们合作开办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专营房地产,这三人都是时代的精英,而论胆识与才略又各有千秋。郭德胜精明强干、火候老到;李兆基思维敏捷、足智多谋;冯景禧精通财务、擅长分析,他们被人称作“三剑客”。

  他们联袂上阵,齐心协力,更是无人可匹敌。在当时的香港地产业,他们刮起了一阵旋风,逐渐发展为地产霸主。

  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取尺之长,彰显了寸的灵巧;取寸之短,褒扬了尺的长度。于是,尺寸合作使得他们三人的发展顺风顺水,打造香港地产的神话也就绝非偶然。孩子,你懂得了这些道理之后,你一定能在团队合作中游刃有余,人人都会愿意跟你合作。

  

  爸爸,我知道团队合作能力是很重要的,我也非常想做一个擅长与人合作的人。听了您的教诲,我想,我还是先从发现别人的优点开始吧!

  

星期五:懂得分享是一种智慧

  分享快乐,快乐就会增倍,分享痛苦,痛苦就会减半。这个最简单的被人说了千百遍的道理,正是激励着大家勇于分享的动力。请伸出你的手吧,分享不但不会让你有所失去,相反,只会让你拥有更多,这就是分享的魅力!

孩子,你愿意与别人分享你的知识和经验吗?你愿意和别人分享你的快乐和忧愁吗?一旦学会了分享,别人的生活会因你的分享而更加精彩;你与别人之间会由于这种分享的精神而产生良好的互动。不仅如此,学会了分享,自己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充实。

  所以说,当你真正体会到与人分享有多么重要的时候,就是你成长的开始。因为,有分享的地方就是天堂。

  有个吝啬的财主,从来不肯把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。有一天,当他听说远处的有一座快乐山,山上有能让人快乐的泉水,他很欣喜地去找那座山。可他走到半路就迷了路,正巧碰见一位老大爷,他马上上前询问通向快乐山的路。老大爷给他指点了路,并说:“你一定要记住,打回水之后,一定要给乡亲们分享泉水。”财主答应了。

  财主果然找到了快乐的泉水,为了能够独享快乐泉,他把老大爷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,径自回家了。回到家后,财主迫不及待地要品尝他的快乐泉水,可是,从他的瓶子里面倒出来的不是水,而是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:“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是永远也得不到快乐的!”

  这句简单的话中蕴藏着深奥的道理,那就是:只有与别人分享的人,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。

  分享的范围很广,不仅包括对物质和金钱等有形的东西的分享,还应包括对思想、情绪情感等精神产品的分享,甚至还有对义务和责任的分担。

   在澳大利亚,人们在考驾驶执照时要学习一本有关交通法规的书,这本书的第一条是交通部长给初学驾驶的人的一个忠告:“学习交通规则的本质是懂得和别人分享道路。”

   的确,驾驶时如能懂得分享道路,就可以避免很多交通事故。

  

  爸爸,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,可是做起来却不是很容易呢!人们把自己知道的东西看得很重要,怕别人学会了超过自己。所以,很多人总是不愿意跟别人分享自己的智慧。

  

  孩子,我们不排除有这样的人存在,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与别人分享的习惯。其实,与人分享是大自然的共性,甚至连动物们都知道这个道理。

  在20世纪30年代,英国的送奶公司习惯把没有盖盖子的牛奶送到订户门口。以至于麻雀经常把凝固在奶瓶上层的奶油皮吃掉。后来,为了防止麻雀偷吃,牛奶公司就用锡箔纸把奶瓶口封起来。

  令人惊讶的是,20年后,英国的麻雀都学会了用喙啄开奶瓶的锡箔纸,继续偷吃它们喜爱的奶油皮。原因是什么呢?原来,麻雀们常常一起行动,其中一只麻雀如果发现了啄破锡箔纸的方法,它就教会别的麻雀也这样做。慢慢地,所有的麻雀都知道了吃到奶油皮的新方法。

  麻雀们懂得的道理,人类自然也能体验到。分享,才是互利进步的开始。只有学会分享,智慧才能不断提升。这是因为,彼此分享实际上是一种合作,这种合作能够创造一种积极互助的关系,进而产生合力,这种合理促使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进步。

孩子,回想一下,在日常生活中,自己是不是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;在学习中,会不会主动的去帮助每一个请求你帮助的同学。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,那你已经在你的成长道路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。

正因为有了分享,才能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大家共有的成果,在分享的过程中,可以以群体的智慧来探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。这样做,在无形之中培养了自己与他人的相互协作的精神,不仅如此,还能够促进大家共同进步。

我懂得分享的重要性了,我为自己以前的想法感到羞愧。那么,我应该怎样去做呢?

  分享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,特别是对于你们这些独生子女来说,缺少的可能正是这种乐于与别人分享的精神。那么,怎样做才能学会分享呢?可以尝试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:

  第一,明白分享是互利不是失去。

  孩子,你应该深切地体会到,与人分享是一种智慧,与人分享并不是要失去什么,恰恰相反,与人分享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互利双赢的过程。

  第二,从细微之处培养分享精神。

  就像那句古语所说:“勿以善小而不为。”不要忽略身边的小事,从细小的事情做起,在每一件小事中体现分享精神。比如,把你学习的心得告诉同学们,相信在你的带动之下,你的班级一定会兴起一场互帮互助之风。还有,可以主动帮亲戚家的弟弟妹妹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,等等。

  第三,注意分享的分寸。

  孩子,你要明白一点,学会分享不是把自己的一切都拿来分享。分享不是机械地模仿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和最珍贵的东西,如果这些东西不能与别人分享,也不要感到自责。如果把你的所有都暴露给别人,也会给别人带来压力和无所适从的感觉。

   孩子,与人分享是一种好习惯。上述几点只是爸爸给你的建议,具体怎样做,还需要你在生活中不断摸索。我和妈妈都相信你,你一定会做一个乐于和别人分享的好孩子!

  爸爸,您和妈妈的支持比什么都重要。我一定会在生活中好好地实践这些道理,相信我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!

星期六:与人合作切忌有猜疑心

  猜疑会破坏朋友间的友谊,会疏远同学间的关系。生活在猜疑中的人,总是郁郁寡欢,缺少内心的宁静,也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严重的怨恨。时间一长,就会让心中的压抑聚拢,从而形成问题心理,不仅会危害他人,也会给人际关系造成极大的障碍,最终会摧毁自身。

培根曾说:“猜疑之心如蝙蝠,它总是黄昏时起飞。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,又是乱人心智的。它能使你陷入迷惘,混淆敌友,从而破坏人的事业。”是的,猜疑就像一种毒药,历来都是害人害己的祸根。

一个人一旦陷入猜疑的枯井,就一定会处处神经紧张,事事捕风捉影,就会对他人失去信任,同样也会对自己心生疑窦,严重影响身心健康。很多时候,猜疑会让一个人失去很珍贵的东西,酿成大错,后悔莫及。

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,有一对双胞胎兄弟,他们共同经营着一家商店。商店经营得很顺利,可是,他们平静的生活就被丢失的一美元打破了,兄弟俩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。

当时,哥哥将一美元放进收银机后,就外出办事了。当他回到店里时,突然发现收银机里面的一美元不见了。他问弟弟:“你看到收银机里的钱了吗?”弟弟语气肯定地回答:“没有看到。”但哥哥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,咄咄逼人地追问弟弟,不肯罢休。他说:“难道钱会长了腿跑掉吗?你肯定看到了那一美元。”语气中带着强烈的质疑,怨恨也油然而生。

不久,兄弟手足之情就出现了严重的隔阂。开始,双方不愿意相互交流,后来他们决定不再一起生活。于是,就在商店的中间砌了一堵砖墙,从此再不往来。

  时间过得很快,一晃20年过去了,兄弟间的敌意与痛苦与日俱增,这样的气氛也感染了双方的家庭和整个社区。

  一天,一位男子来到了哥哥的店门口,向他诉说了一件事情。原来,20年前的那一美元就是他拿走的。当时他还是个流浪汉,但时过境迁,他一直无法忘记这件事。一美元虽然是个小数目,但是他深受良心的谴责,他找到了店主,请求他原谅。

  哥哥听完事情的原委后,已经热泪盈眶了。他找到了弟弟,说明了事情的真相,两个人相拥而泣。

  孩子,他们为了一美元的误会,把兄弟之情隔断了20年,多么令人遗憾啊!其实,生活中哪怕是一点点的猜疑,都可能让我们失去最为珍贵的东西。误会引起猜疑,猜疑产生误会,从而陷入这样一个人生怪圈。

  而要走出这个怪圈,就需要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,拓宽心怀,对他人要有充分的信任。正如古人所说:“长相知,不相疑。”我们应该相信他人,理解他人。这样,我们才能让自己从猜疑的枷锁中解脱出来。

  爸爸,您说得对,猜疑别人只会让自己难过。如果猜疑的事情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,那岂不是做了一件傻事吗?

  孩子,其实,无论是猜得对还是不对,只要你有猜疑心,你就不会过上幸福、轻松的生活。因为,猜疑的心会让自己特别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,别人随口一说的话也很可能让你琢磨半天,希望发现其中的“潜台词”。这样一来,会让我们本来轻松自然的交往变得复杂起来,而且,久而久之也会严重影到人际关系。

  《三国演义》中有这样一段故事: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,与陈宫一起逃到吕伯奢家。曹吕两家是世交。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,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,可是,曹操在听到磨刀之声后,又听说要“缚而杀之”,就起了很大的疑心,以为吕伯奢要杀自己。于是,他就不问青红皂白,拔剑误杀了无辜的吕伯奢。

  不可否认,这是由猜疑心导致的悲剧。在生活中,我们也会经常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,他们整天疑心重重、无中生有,认为人人都不可信,不可交。比如,有的人看到几个同学背着他讲话,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;老师有时对他态度稍微冷淡一点,他就会觉得老师对自己有偏见等。

 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·莫洛亚曾说:“多疑的人永远不能成为好朋友。友谊需要整个信任:或全盘信任,或全盘不信任。如果要把信心不断地分析、校准、弥缝、恢复,那么,信心只能增加人生的爱的苦恼,而绝不能获得爱所产生的力量和帮助……但若信心误用了又怎样呢?也没有关系:我宁愿被一个虚伪的朋友欺弄而不愿猜疑一个真正的朋友。”

  猜疑就好像一条无形的绳索,它会捆绑一个人的思路,会让闷闷不乐、郁郁寡欢、自我封闭,从而不能与同学、朋友好好地相处。

  原来,只要是有猜疑的心,不论结果如何,都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啊!这样说来,我也是一个爱猜疑的人。有时候老师和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,就能让我难受好半天。看来,我该改改这个毛病了。爸爸,您有好的建议吗?

  孩子,猜疑是一种心理现象,是因为缺乏“自我安全感”导致的。我们有时候会担心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处于不安全的境地,就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过多的疑虑。

  如果我们对对某种情况或某个问题缺少真实的信息,就无法做出合理判断,因此就会用猜疑来弥补真实的信息。这种做法是极为错误的。猜疑心理于他人于自己都会产生负面影响,应该努力克服它,还给自己和他人一个好心境。如果你想改掉这个坏毛病,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
  第一,学会理性思考。

  当你发现自己产生怀疑时,保持冷静,切忌感情用事,千万不要让自己朝着有利于猜疑的方向思考,而应该停下来问问自己:我为什么要这样想?这样想的原因是什么?

  我们在作出决定前,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,这样有利于自己冷静思考。当你学会了理性思考,就不会无端猜疑了。因为你可以在开始先综合分析一下对方平时的为人、经历以及与自己交往的表现,这样思考有助于将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
  第二,提高自我调节力。

 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,难免会遭到他人的议论和流言。这时,我们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调节力,正如诗人但丁说的:“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说去吧。”不要把他人的议论和留言放在心上,也不要去猜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。当我们调节好心情后,就会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,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,而且产生的猜疑也烟消云散了。

  第三,注意加强交流。

  一个善于交流的人,也会自己解除疑惑。很多猜疑源于相互之间的误解,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,我们就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,让自己和他人坐下来交流。通过交谈,一方面可以各自了解对方的想法,消除隔阂、排解误会,有效避免因误解而产生冲突。

  孩子,猜疑的毛病害人不浅,爸爸希望你提起一颗“警觉心”,和这颗“猜疑心”作斗争,并坚决地战胜它,还自己一颗“清净心”。

  爸爸,有时我的心情会不好,现在看来,跟猜疑心有很大的关系。您放心吧,我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我一定会好好改的,争取早日做个心地清净的人!

星期日:做一个能融入集体的人

  孤独,并不是单纯地独自生活,也不是表面地独来独往。孤独,应该是一种对于自己不能融入群体的沮丧和恐慌。孤独者想了解他人,却不能如愿,同时,他也不被他人所了解。现代社会中,沟通和合作是成功交往的重要基础。所以,驱散孤独恐惧是必须的,一个孤独恐惧的人注定不能成功。

  孩子,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,必然要与他人交往。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、交流信息、沟通思想、联络感情的过程。人们通过彼此交往,诉说各自的喜怒哀乐,可以增进彼此的思想情感。一个人如果不会和他人正常交往,就不能建立起人际关系,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。

  可见,交往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。但有的人怕见生人,甚至与熟人谈话时都感到紧张和脸红,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合。严重的时候,还会出现惶恐不安、出汗、心跳加快、手足无措、口齿不清等现象。通常,这种表现通常被别人误认为老实、听话、不顽皮。其实,这是自卑的外部表现,这些现象被称之为“社交恐惧”。

 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,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,并能促进身心健康。但是,通常有许多人不能如愿,其中固然有外界因素的局限,但也有个体自身心理方面的原因。

  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呢!我有一些同学,连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,脸都会很红,就更不用说站在讲台上了。还有一些人,看起来很酷,从来不轻易和别的同学说话。爸爸,您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

  孩子,有很多人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,不敢与人交往;有的则是由于性情的原因,不愿与人交往。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“不合群”。

  合群是人的一种性格特征,一个合群的人,既能够接受别人,同时也能被别人接受。合群的人乐于与人交往,他们不封闭自己,愿意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理世界;同时,合群的人往往是善解人意,热情友好,因此,他们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,拥有很多知心朋友。

  明代大思想家李贽,特立独行,同时不为世所容。他不能融入官场,于是辞官住在湖北黄安(今红安)的朋友家里。由于他坚持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,不小心得罪了朋友当大官的哥哥,住不下去了。最后,只得避居麻城的龙湖芝佛院。

  李贽虽然自诩高洁,但内心也充满了孤独感,他这样写道:“终日闭门,终日有欲见胜己之心也;终年独坐,终年有不见知己之恨也。”在这种状态下,他仍然盼望有知音知己,并不是自己刻意追求孤独。

  合群是融入群体生活的基础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·沙赫特认为不合群与恐惧有关,合群能降低人们恐惧。事实证明,能合群的人,就比较容易与人合作,人际关系和谐,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。

  爸爸,那您说,不合群的人,除了朋友少之外,还有什么害处呢?

  孩子,这个问题有关专家已经做了调查研究。研究发现,合群的孩子在无论是在知识范围、语言表达,还是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、不爱交往的人。

  如果一个人有性格孤僻、独来独往的表现,心目中就只会有自己,很少会想到别人。别人就会觉得他不易相处,不易合作,最后影响学习、工作。如果不加以改正,将很难与人合作,有碍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,也会导致做事退缩和心理孤独。

  孩子,你要懂得,一个人的精神面貌,是在与人交往中逐渐形成的。如果缺乏与人交往的体会,你的心理就会往另一个方向发展,变得对外界事物缺少兴趣,反应迟钝。所以,一个人要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,喜欢与他人交往,融入群体,这样才能走上成长的正轨。

  既然不合群有这么多害处,那他们应该怎样做呢?

   长时间的封闭、孤独的生活会让人产生挫折感、寂寞感和狂躁感等,严重的甚至厌世轻生。所以,我们每一个人,都应学会打破心理闭锁,消除内心的孤独感。如果要想融入到集体当中,应该做好以下几点:

  第一,正确地评价自我。

  一个自我评价过低的人,必然不敢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,害怕遭到拒绝,日久天长就会陷入孤独中。不幸的是,孤独反过来又导致更低的自我评价。这样,就会让自己进入孤独的恶性循环中。所以,越是习惯于孤独、封闭的人,越应该对自己进行一番冷静、客观、合理的评价,注意发现自身的一些长处,以增强自信心。

  第二,主动关心他人。

  我们要学着主动亲近别人、关心别人。因为交往是一个互动互酬的过程,只要我们用真心对待他人,他人也一定会真诚地对待我们。而且,这样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扩大社交面,也一定会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。

  第三,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。

  我们要想改变封闭的状态,也应该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。平时,可以多参与一些集体活动、体育活动,并经常抽出时间主动接触别人,逐渐改变自我封闭的生活方式。这种改变,也许会令我们发现许多有趣的人和事,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群体。?

  第四,不能太过清高。

  一个人虽然不能自卑多虑,但是也不要自恃清高。一个处处以为自己比别人高出一等的人,同样也不会受到大家的喜欢。我们要学着多去学习他人的优点,而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。否则,我们就会很难接近别人。

  孩子,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孤独的体验。不同的是,有的人能够迅速融入新的人群中,孤独心理能够及时消除,从而获得新的生活。而有的人则一时难以适应新环境,孤独心理可能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,这会影响学业、生活和身心健康。严重的,甚至造成抑郁症。一定要培养摆脱孤独、掌控孤独的能力,只有这样,我们才会与社会融为一体,才能与他人进行双赢合作,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。

  我明白了。我会把您的话讲给我的同学听,希望他们能够早日走出孤独,回到大集体中去。

  1. 上一章
  2. 章节目录
  3. 下一章

章节 X